搜索
学校主页

党团建设

北航“四史导学”系列专题思政课结课

2021年06月23日

(通讯员 李时宇 陈贝)为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的具体要求,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延续我校系列专题思政课的建设机制和教学特色,士谔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1年春季学期联合开设“四史导学”专题思政课。截至目前,专题思政课已完成首轮次授课教学,累计为书院师生开展了9场专题教学。系列课程由科研团队、扶贫干部、思政理论课教师、学生工作干部等联合讲授,累计7000人次在线上线下进行了学习,课程还组织了5场“走进历史”主题学习实践活动,1000余名学生赴现场参观学习。

在系列专题课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孙新老师讲授课程第一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的重要论述》,从历史维度出发,以史鉴今,用生动的党史故事和鲜活素材,带领同学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彭付芝教授讲授第二讲《掌握学习研究历史的科学方法,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她从历史与历史学讲起,提出学习研究“四史”的科学方法,鼓励同学们掌握学习研究历史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学院刘佳老师讲授第三讲《从百年征程看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他以时间为顺序,从厚重的历史中找到其内在的必然联系,使同学们对共产党的社会革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书院学业总导师、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张有光教授讲授第四讲《从新中国科技发展历程看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意义》,他从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历程讲起,介绍了移动通信中的中国标准以及集成电路领域的北航行动。学校扶贫团队成员、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梁帮龙老师讲授第五讲《在新中国扶贫历程中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他分享了自己在担任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阳坡村驻村第一书记时的经历,分析了精准扶贫理念的形成与发展,鼓励同学们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为早日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而努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张超老师讲授第六讲《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与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他从“改革开放的显著成就”、“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习近平总书记的改革开放实践”、“全面开启新征程”四个层面,详实准确地为同学们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宝贵经验以及遗留的部分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付丽莎副教授讲授第七讲《学会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三个视角》,她以“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哪个在前,哪个在后?”为题引入,从历史的视角、实践的视角、系统的视角,生动地阐释了社会主义发展史六个时间段,并以三位伟人在青年时的困惑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成长道路上的迷惑。

士谔书院思政总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宁教授讲授第八讲《谈谈学习四本党史教育必读书目的体会》,他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引导同学们将四本必读书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对比与思考中深入学习,并结合历史史料和典型故事,引导同学们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建校元老林士谔先生培养的最后一名博士生、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樊尚春教授讲授第九讲《从陀螺精神看北航发展》,他回顾了北航建校历史,并结合建校以来的发展过程,深度挖掘北航陀螺精神的内涵,同时鼓励同学们要继续怀揣空天报国的志向,用实际行动积极践行,为早日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而努力。

作为“四史导学”专题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书院学生工作团队组织了“走进历史”主题实践活动,各大班分别前往香山革命纪念馆和首都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主题参观,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革命情怀和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同学们纷纷表示,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努力学习中国共产党的优良品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据了解,专题思政课是北航不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系列重要论述的创新举措。本次系列专题思政课是2021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北航学院士谔书院师生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教育的导学课,系列课程由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学生工作队伍联袂授课,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习指导等环节充分体现“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与学生工作”三者的有机融合。

(审核丁丁)